top of page
JS1_9155.jpg

关于柴又帝释天

柴又帝释天的由来

雕塑画廊和大花园

这座寺庙被称为共荣山大教寺(日莲宗)。它于宽永时代(1629年)由下萨中山法华寺第十九代住持日中禅院创建。他的弟子、第二任住持大教院日荣才是真正的创始人。

木像外观

这座寺庙自古以来就供奉着帝释天的本尊,据说是日莲圣人的亲手雕刻,但在江户时代中期,它的下落一度不明。
安永年间,寺院第九任住持光庭日教对大殿的破败状况深感惋惜,并试图对其进行修复。
1779年春,在重修本殿时,有人在横梁上发现了本尊。本尊重现,全寺沸腾不已。而此次发现的吉日恰逢庚申(金扇猿)日,标志着本寺与庚申结缘的开始。
日经上人在自己撰写的简史中指出:
从正殿顶部浮现出来的本尊,是一块长2.5英尺、宽1.5英尺、厚5分钟的木板。它极其沉重坚硬,变形了,而且积满灰尘,难以辨认。用水彻底冲洗后,发现其中一面是日莲圣人的木雕,即“病即消”的本尊,另一面是帝释天的像。
这无疑是这座寺庙代代相传的祈祷主像。”
日教上人写道,他对这一事件感到非常惊讶和高兴。

板本孙进风格

此御本尊一面中央刻有“南无妙法莲华经”六字大明咒,两面刻有《妙法莲华经》药王品:“此经对于阎浮提洲一切众生,皆为良药。若有人有病,得听此经,病即消失,得不死。”
另一面则雕刻着帝释天本尊,右手执剑,左手张开,一副忿怒的姿态。
这是一幅魔王降伏的图画,寓意着只要我们信仰佛陀的教诲,即使遭遇疾病、火灾等灾难,帝释天也一定会庇佑我们,驱逐魔王。

想知道

安永九年,日教时代结束,天明时代随之而来。天明三年,大饥荒和瘟疫肆虐。日教上人怀着“现在是拯救受灾民众的时候了”的坚定信念,背负着这尊木本尊,游历了江户及下总国各地。
据说他随后将从本尊处得到的护身符交给了许多病人,通过让他们崇拜本尊,他为他们带来了神奇的祝福。

 

晚间Koshin

就这样,以江户为中心的帝释天信仰逐渐壮大,并与江户时代特别盛行的“等待庚申”信仰相联系,在“乙亥庚申”这天参拜的活动也开始盛行。
明治初期的风俗书中记载:“在甲申信仰中,有南葛饰郡柴又的帝释天。帝释天是印度婆罗门教的神,后来成为佛教的守护神,但与源自中国风俗的甲申无关。其主神在甲申日出现,因此甲申日就被当作节日来庆祝。从东京地区来的人们,经过小梅曳舟甲申,三五成群地沿着漆黑的稻田小路行走,
沿途遇见的人,不管认识不认识,总会以“早上好,早上好”互相问候,给人一种古朴淳朴的氛围。
葛饰区的乡村灯火通明,一眼望去一片繁华景象。从小梅、曳舟到四木、立石,再到曲金渡口(高砂)到柴又的路上,以及从新宿到柴又的两条路上,据说都热闹非凡。沿途售卖草团子的茶馆至今仍在售卖。
人们会在帝释天的主殿里过夜,观看第一次公开展示,喝从花园里溢出的圣水,然后回家。

 

開山
板本尊
板本尊々形
不思議
宵庚申
bottom of page